Matlab基本的小常识

在每一行的语句后面加上分号表示不显示运行结果

1
2
a = 3;  (不显示运行结果)
a = 5 (直接显示运行结果)

多行注释:选中要注释的若干语句,快捷键Ctrl+R
1
2
% a = 3;
% a = 5

取消注释:选中要取消注释的语句,快捷键Ctrl+T

1
2
% 我想要取消注释下面这行
% 还有这一行

清除命令
这两条一起使用,起到“初始化”的作用,防止之前的结果对新脚本文件(后缀名 .m)产生干扰

1
clear;clc   % 分号也用于区分行

matlab常用函数

输出和输入函数(disp 和 input)

disp函数

matlab中disp()就是屏幕输出函数,类似于c语言中的printf()函数

1
2
3
4
5
6
disp('数学建模')
a = [1,2,3] %同一行中间用逗号分隔,也可以不用逗号,直接用空格
a = [1 2 3]
a = [1;2;3] %分号可以用来分割每一行的元素
disp(a) % 注意,disp函数比较特殊,这里可要分号,可不要分号哦
disp(a);

input函数
一般我们会将输入的数、向量、矩阵、字符串等赋给一个变量,这里我们赋给A

1
2
A = input(请输入A:);
B = input(请输入B:)

通过input函数我们可以给变量赋值任意的数,有分号不显示输出,没加分号会显示输入的数字。

两个字符串的合并

strcat(str1,str2…,strn)

1
strcat('字符串1','字符串2')

输出:’字符串1字符串2’

strcat(‘字符串1’,’字符串2’)

1
2
['字符串1','字符串2']
['字符串1' '字符串2']

输出:
‘字符串1字符串2’

num2str函数

num2str函数可将数字转换为字符串

1
2
3
4
5
6
```
c = 100
num2str(c)
disp(['c的取值为' num2str(c)])
disp(strcat('c的取值为', num2str(c)))
```

输出:
c的取值为100
c的取值为100

sum函数

1、如果是向量(无论是行向量还是列向量),使用sum函数都是直接求和

1
2
3
4
5
6
```
E = [1,2,3]
sum(E)
E = [1;2;3]
sum(E)
```

输出:
E = 6
E = 6

2、如果是矩阵,则需要根据行和列的方向作区分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```
clc
E = [1,2;3,4;5,6]
% a=sum(x); %按列求和(得到一个行向量),默认按列求和
a = sum(E)
a = sum(E,1)%“1”表示维度dim=1按照列求和,dim=2表示按行求和(默认dim=1)
% a=sum(x,2); %按行求和(得到一个列向量)
a = sum(E,2)
% a=sum(x(:));%对整个矩阵求和
a = sum(sum(E))
a = sum(E(:))
```

提取矩阵中指定位置的元素

1、取指定行和列的一个元素(输出的是一个值)

1
2
3
4
5
6
7
```
A=[1 1 4 1/3 3;1 1 4 1/3 3;1/4 1/4 1 1/3 1/2;3 3 3 1 3;1/3 1/3 2 1/3 1];

A(2,1) %取第2行第1列的元素
A(3,2) %取第3行第2列的元素

```

2、取指定的某一行的全部元素(输出的是一个行向量)

1
2
3
4
5
```
A=[1 1 4 1/3 3;1 1 4 1/3 3;1/4 1/4 1 1/3 1/2;3 3 3 1 3;1/3 1/3 2 1/3 1];s
A(2,:) %取第2行的所有元素
A(5,:) %取第5行的所有元素
```

3、取指定的某一列的全部元素(输出的是一个列向量)

1
2
3
4
5
6
```
A=[1 1 4 1/3 3;1 1 4 1/3 3;1/4 1/4 1 1/3 1/2;3 3 3 1 3;1/3 1/3 2 1/3 1];
A([2,5],:) % 只取第二行和第五行(一共2行)
A(2:5,:) % 取第二行到第五行(一共4行)
A(2:2:5,:) % 取第二行和第四行(从2开始,每次递增2个单位,到5结束)
```

4、取指定的某些行的全部元素(输出的是一个矩阵)

1
2
3
4
5
```
A=[1 1 4 1/3 3;1 1 4 1/3 3;1/4 1/4 1 1/3 1/2;3 3 3 1 3;1/3 1/3 2 1/3 1];
A(2:end,:) % 取第二行到最后一行
A(2:end-1,:) % 取第二行到倒数第二行
```

5、取全部元素(按列拼接的,最终输出的是一个列向量)

1
2
3
4
```
A=[1 1 4 1/3 3;1 1 4 1/3 3;1/4 1/4 1 1/3 1/2;3 3 3 1 3;1/3 1/3 2 1/3 1];
A(:)
```

size函数

1
2
3
4
5
6
```
A = [1,2,3;4,5,6]
B = [1,2,3,4,5,6]
size(A)
size(B)
```

size(A)函数是用来求矩阵A的大小的,它返回一个行向量,第一个元素是矩阵的行数,第二个元素是矩阵的列数

1
2
3
```
[r,c] = size(A)
```

将矩阵A的行数返回到第一个变量r,将矩阵的列数返回到第二个变量c

1
2
3
4
```
r = size(A,1) %返回行数
c = size(A,2) %返回列数
```

repmat函数

“B = repmat(A,m,n)”:将矩阵A复制m×n块,即把A作为B的元素,B由m×n个A平铺而成

1
2
3
4
5
```
A = [1,2,3;4,5,6]
B = repmat(A,2,1)
B = repmat(A,3,2)
```

B = repmat(A,m,n):将矩阵A复制m×n块,即把A作为B的元素,B由m×n个A平铺而成

Matlab中矩阵的运算

1、MATLAB在矩阵的运算中,“”号和“/”号代表矩阵之间的乘法与除法(A/B = Ainv(B))

1
2
3
4
5
6
7
8
9
```
A = [1,2;3,4]
B = [1,0;1,1]
A * B
inv(B) % 求B的逆矩阵
B * inv(B) %求出结果为单位矩阵
A * inv(B)
A / B
```

2、两个形状相同的矩阵对应元素之间的乘除法需要使用“.*”和“./”

1
2
3
4
5
6
```
A = [1,2;3,4]
B = [1,0;1,1]
A .* B
A ./ B
```

3、每个元素同时和常数相乘或相除操作都可以使用“.*”和“./”

1
2
3
4
5
6
7
```
A = [1,2;3,4]
A * 2
A .* 2
A / 2
A ./ 2
```

4、每个元素同时乘方时只能用 “.^”进行计算

1
2
3
4
5
6
```
A = [1,2;3,4]
A .^ 2 % 等于A.*A
A ^ 2
A * A
```

Matlab中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

1、在Matlab中,计算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函数是eig(A)

1
2
3
4
5
6
7
```
A = [1 2 3 ;2 2 1;2 0 3]
%(1)E=eig(A):求矩阵A的全部特征值,构成向量E
E=eig(A)
%(2)[V,D]=eig(A):求矩阵A的全部特征值,构成对角阵D,并求A的特征向量构成V的列向量。(V中每一列的特征值对应D中相同列的特征向量)
[V,D]=eig(A)
```

find函数的基本用法

find函数,它可以用来返回向量或者矩阵中不为0的元素的位置索引;详细内容

1
2
3
4
5
6
```
clc;X = [1 0 4 -3 0 0 0 8 6]
ind = find(X)
% 其有多种用法,比如返回前2个不为0的元素的位置:
ind = find(X,2)
```

若X是一个矩阵(二维,有行和列),索引如下所示

1
2
3
4
5
6
7
8
```
clc;X = [1 -3 0;0 0 8;4 0 6]
ind = find(X)
% 因为在Matlab在存储矩阵时,是一列一列存储的
% 按照行列的信息输出
[r,c] = find(X)
[r,c] = find(X,1) %只找第一个非0元素
```

矩阵与常数的大小判断运算

共有三种运算符:大于> ;小于< ;等于 ==(一个等号表示赋值;两个等号表示判断)

1
2
3
4
5
```
X = [1 -3 0;0 0 8;4 0 6]
X > 0
X == 4
```

判断语句

Matlab的判断语句,if所在的行不需要冒号,语句的最后一定要以end结尾 ;中间的语句要注意缩进

1
2
3
4
5
6
7
8
9
10
```
a = input('请输入考试分数:')
if a >= 85
disp('成绩优秀')
elseif a >= 60
disp('成绩合格')
else
disp('成绩挂科')
end
```

幻方矩阵

矩阵函数,用作生成一个每一列和都相等的n×n矩阵

1
2
A = magic(2)
B = mafic(4)

输出:
7_23_01.png

矩阵排序

MATLAB中排序函数sort()可以对参数的元素进行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,具体用法如下:

7_23_02png.png